|
|
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年節祭祀活動,旨在慶祝新的一年到來,祈求五谷豐登、國泰民安。最早的春節可能源自對“年”的祭祀儀式。“年”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獸,它每年都會在除夕夜襲擊人類,後來人們通過挂紅燈籠、放鞭炮等方式驅趕“年”獸,逐漸演變爲如今的春節習俗。
夏朝以孟春(即正月)爲正月;商朝以臘月(十二月)爲正月;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爲正月。漢初沿用秦曆。漢武帝太初元年,天文學家制訂了《太初曆》,以孟春爲歲首。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,開始采用公曆計年,遂以公曆1月1日爲“元旦”,以農曆正月初一爲“春節”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把公曆的1月1日定爲“元旦”,俗稱陽曆年;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爲“春節”,俗稱陰曆年。
春節習俗:包括掃塵、置辦年貨、貼春聯、放鞭炮、守歲、拜年、吃年夜飯、給壓歲錢等。
|
|